
万卷楼
"行宫十二景"之一。在花南研北草堂西北。南向五楹,高二层。乾隆皇帝赐莲池书院的"绪式濂溪"匾额曾高悬于堂中宝座之上方。楼前临北塘,岸边"寿藤二株,蟉曲倚架,花时弥覆如设紫丝步障"(引文见方观承《莲池行宫十二景图•万卷楼》)。楼名沿用元代贾辅藏书楼的名称。贾辅,蒲阴(即今河北安国)人。他虽为武将,却喜欢藏书。他先后参加攻打河朔、河南、淮南的战役。每克一地,别的将领都去争抢"金帛子女",他只收集图书,数十年间聚书数万卷。他的别第在雪香园(今莲池)北面,1236年在其中建成万卷楼,将图书分为九类,贮于楼中。1243年,他听说郝经(字伯常,泽州陵川人)"嗜书力学",就请郝经来管理万卷楼。第二年,郝经为了"明侯(引者按:侯,对贾辅的尊称)之德,且以自警",写下《万卷楼记》(引文均见郝经《万卷楼记》)。方观承把一座新楼命名为"万卷楼",就是为了承续这段历史。乾隆皇帝在《莲池行宫十二景题咏•万卷楼》中赞叹说:
郝经贾辅迹犹著,九等五车事匪奇。
咨尔于中枕葄者,尊闻要在勉行知。
光绪年间,楼上藏书达三万多卷,楼下为书院学生观书之所。楼前瓦屋三间,开设学古堂,讲授古学,读书人趋之若骛,培养出数批文学之士,人称"北方桐城文派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