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乐胥山与篇留洞
乐胥山在藻泳楼东北。是一座大型假山,中部为泥土,周围是叠砌的山石。行宫时期,山上有一"香茅覆顶"的小亭子,叫"乐胥亭"(乐胥,快乐之意。取义于《诗经•小雅•桑扈》:"君子乐胥,受天之祜。")。后来乐胥亭改建为攒尖顶的"观澜亭",今沿用其名来称呼这座假山。
篇留洞是一个人工石洞,在乐胥山腹部,为"行宫十二景"之一。方观承《莲池行宫十二景图咏•篇留洞》描述洞内景象道:"初入甚黑,俄顷豁然。仰观天光,云根苍润,气蒸蒸如滴,疑有乳泉、芝髓出其间。"有三个洞口。出南口为"石谼",它是南、北塘相连的东水道,一面为峭壁,犹如深谷,以此得名。出北口是中心洲的东西甬道,洞口嵌着乾隆皇帝题写的洞名与咏景诗的刻石。出西口为小柏树林。清代乾隆皇帝很喜欢此景,四次为它题诗(今洞壁尚嵌诗碑两方),因此以宋代苏轼《夷陵县欧阳永叔至喜堂》诗中"清篇留峡洞"之句名洞。洞名刻石也是他的手笔。他在《莲池行宫十二景题咏•篇留洞》中赞叹说:
牝谷含虚径转幽,云浆疑自乳钟流。
笑予诗句非坡也,一例镌崖七字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