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东碑廊在春午坡东侧,有廊八间。廊壁上嵌碑二十八方,主要为康熙皇帝的御笔碑十六方和直隶总督方观承的诗碑十方。康熙皇帝所书内容,以擘窠书"龙飞"二字最为醒目。此碑下方的"凡书要拙多于巧,近世少年作字如新"刻石,有人疑非康熙所书,但是只要辨出其幅首钤有康熙书斋名"佩文斋"印章,就可释此怀疑。 |
![]() |

在东碑廊以东,该碑廊中部一间为院门。这是一个独立小院,四面为回廊。廊中竖立碑刻二十三通。莲池与书院修葺情况的明清两代碑记,清代乾、嘉、道三朝皇帝赐直隶总督与布政使的诗碑都保存于此。此外,元代的"老索神道碑铭",明代的"政训民隐碑"、"河图"碑、西夏文经幢也都保存于此。 |
![]() |
在太保峰之北。内放三方大型蟠龙易水砚。居中一砚叫"百龙巨砚",长3米,宽2.3米,高0.6米,砚面刻龙一百条,姿态万千,鳞爪毕现,突显四条大龙。左右两砚稍小,各突显一条大龙,大龙周围亦盘绕众多小龙。易水砚产于河北易县,取料于太行山区的西峪山上,石质细润,是我国当代"四大名砚"之一。轩之后壁及左右两廊嵌刻石三十三方,蔡京《送行诗》、岳飞书诸葛亮前后《出师表》、王守仁《客座私祝》、帅家相《莲池十二咏》、黄可润《莲池十二咏奉次元韵》、宋英玉《咏保定府署游息地四章》、《莲池行宫奉发议定规条》、王树常《重修古莲池记》等刻石镶嵌于此,其余多已漫漶,难以辨识。
在寒绿轩之北。这里有竖碑十四块,元刻"保定路总管府题名之记"碑、明刻"圆寂长老绶天衣塔铭"碑、明刻"御赐祭文"碑、清刻"冷公专祠碑记"碑、清刻"保阳太守题名记"碑、莲池书院院长何秋涛墓表(在碑阳)及设守冢碑记(在碑阴)等竖立于此。 |
![]() |
![]() |
在东南碑群之北。碑廊内有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为悼念明末殉难官吏而刻的竖碑五通和壁碑两块,碑廊南侧的碑亭内是直隶巡抚于成龙亲题的"泉水犹香"碑。明崇祯十七年(1644年)李自成部将李开芳攻打保定城时,监军御史金毓峒投井而死,光禄寺少卿张罗彦自缢于井亭,一门死者凡二十三人。清代统治者为鼓励人民效忠于本朝,特为金、张等建"忠烈祠",并树碑立传。 |
在水东楼南面。唐刻《易州刺史田公德政之碑》(在碑阳)与民国刻《唐田琬碑亭记》(在碑阴)、清刻王阳明诗碑,分别竖立在两座碑亭中。"德政之碑"由唐代集贤院学士徐安贞撰文,著名"写碑手"苏灵芝书丹并篆额。王阳明诗碑阴阳两面各刻七言古绝一首,均为其本人手迹。 |
![]() |